安卓APP下载
苹果APP下载
这是只争朝夕的5年,这是砥砺前行的5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引领中国在破解发展难题中增强动力、厚植优势,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战略思想,即要“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一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重要论述,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旋即在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引发了热烈反响。
党中央、国务院随后印发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都对知识产权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底印发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拥有量,促进知识产权结构明显优化,大幅增加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版权精品和优良植物新品种。2015年年底,《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提升知识产权附加值和国际影响力,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核心专利。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也成为该文件中唯一一个明确实施的工程项目。2016年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提高知识产权质量效益”再次成为“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
“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更高水平的创造,更加注重专利的质量,实现由数量和速度向质量和效益的转变,激励创新主体创造出更多基础专利、原始专利、核心专利和高价值专利。”在2014年5月15日举行的第三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颁奖大会上,应邀出席大会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指出。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5年来,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并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促进专利质量数量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一个既有基础、又有高原、还有高峰的“金字塔”型专利结构,推动专利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
强化专利申请质量导向 夯实专利创造之基
5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立足现有基础和发展需要,确立了“质量取胜、数量布局”的工作导向,在继续保持专利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专利的质量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以务实举措夯实专利创造之基。
——稳增长,就是要稳定专利增长的速度,使其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既不过快又不过慢,既不大起又不大落,稳中求进。
——调结构,就是要调整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专利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的比重。
——促转型,一方面是促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专利向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专利转型,努力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另一方面是促进市场前景不明朗的专利向市场前景明朗的专利转型,凸显专利的市场价值导向。
影响专利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专利申请质量可谓重中之重。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优化区域专利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突出了区域专利评价工作的专利申请质量导向。
“上海市坚持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着力提升上海有效专利、发明专利的拥有量,鼓励到国(境)外申请专利,促进专利成果的转化运用和助推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在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同时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力支撑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政策搭台、企业主体,推动企业专利工作由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产生质变。”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于智勇说,近年来山东省在专利创造方面坚持“质量取胜、数量布局”,不断强化质量导向,来自企业的、高质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不断增加,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5年来,各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着力通过完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政策,加强监管,强化专利申请质量导向,取得突出成效。《2016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首次对全国各地专利质量开展评价,结果表明,全国专利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多个地区实现专利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较好匹配,提升了区域的创新发展质量。
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 铸就专利质量之魂
提升专利质量,涉及到专利创造、申请、代理、审查、保护和运用全链条,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项长期的工作。着眼于此,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要文件决策部署,制定并实施了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围绕专利工作全链条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多策并举提升专利质量,努力实现专利领域的高水平创造、高质量申请、高效率审查、高效益运用。
——加强政策引导。指导和督促地方健全质量导向的专利政策,体现对发明专利授权的支持导向,由以往更多地促进专利数量增长向主要促进专利质量提升转变。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改进了专利统计口径和公布数据的方式,更多地体现了专利质量的因素,引导地方更加重视专利质量。
“对专利统计数据公开内容进行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专利质量,更好地发挥专利统计指标的创新导向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专利统计数据公开内容的调整,有利于引导申请人合理利用专利制度,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创新水平和能力,也有利于优化专利审查资源配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着力提高专利审查质量。一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专利审查质量评价组、非正常专利申请监控组和专利审查质量社会信息反馈工作组,聘请专利审查质量监督员,加强审查质量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专利审查业务指导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编制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申请、复审无效等审查质量保障手册,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质量保障体系,并强化专利审查标准的执行统一,严把专利审查授权关。从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专利审查质量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自2010年起用户对专利审查质量的满意度持续处于“满意”区间。
5年来,专利审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共审结发明专利申请236.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38.3万件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73.9万件,分别是上一个5年的2.5倍、3.0倍和1.6倍;复审请求案件结案9万件,无效宣告请求案件结案1.5万件,分别是上一个5年的2.7倍、1.3倍;完成PCT国际检索13.5万件,是上一个5年的2.1倍。与审查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利审查周期则同步实现了稳中有降,发明专利实审周期从2012年以前的22.6个月缩短至2016年的22个月,实用新型专利结案周期、外观设计专利结案周期均为3个月,复审请求案件和无效宣告请求案件的结案周期分别为11.9个月和5.1个月。
——着力提高专利代理质量。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专利代理行业监管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对代理机构和代理人的执业诚信信息披露力度,严格行业监管,强化行业自律,促进专利代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建立专利代理机构非正常申请约谈制度,及时反馈专利代理质量评价信息,对存在非正常申请的专利代理机构和地方及时进行约谈,对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予以惩戒。
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对《专利代理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建立了专利代理机构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特别是针对代理行业存在的专利代理资格证书“挂证”等经营乱象,组织开展了专利代理行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挂证”行为,先后核查230家无资质机构,有效净化了专利代理市场,规范了行业经营秩序。
优化专利激励扶持政策 托举创新发展之翼
“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在一批分布在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等方面的重大工程中,专利的“含金量”充分显现。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作为中关村知识产权重点示范企业,一直坚持专利布局‘量质并重’的原则,在导航、探月等重大工程研制过程中开展专利分析和布局,实现专利布局400余项,确保核心关键技术均有自主知识产权。”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杨慧在第十八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上介绍。数据显示,2016年航天领域核心技术专利新增申请量突破200件,专利授权量达到773件,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历经18届的沉淀和积累,中国专利奖对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专利结构,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2012年以来近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活动中,共评选出专利金奖100项、外观设计金奖25项、专利优秀奖2081项、外观设计优秀奖283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裂缝储层含油气饱和度定量计算方法”专利,原创性地提出了裂缝饱和度计算的科学方法,解决了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技术难题;四川大学的“分子复合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克服了传统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合成粘度大、反应时间长、工艺复杂、催化剂残留等瓶颈……这些获奖项目不仅紧贴国家重大需求,具备较高的技术创新水平,同时也通过有效的专利保护和运用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十二五”以来,仅专利金奖项目就实现新增销售额6221亿元,新增利润1317亿元,中国专利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由此可见一斑。
时代的脚步,总在不断跨越艰难险阻中愈发坚实。探寻奋斗历程,必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集聚“量质齐升”的澎湃动力,中国正在加快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知识产权报 记者 王宇)
溯源引流 行稳致远
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知识产权创造则是发动引擎的点火器。回顾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专利数量不断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里,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成功跻身知识产权大国行列。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尽管是一个知识产权大国,但还并不是一个知识产权强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比较突出,基础型、原创型、高价值核心专利相对不足。推动专利质量数量协调发展,加快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转变,是知识产权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
知识产权尤其是发明专利,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只有把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专利质量是彰显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效益的核心指标之一,是保障知识产权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是夯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基础。只有通过提高专利质量,才能进一步突出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更多创新动力。
在专利创造、申请、代理、审查、保护和运用全链条中,创造是源头,没有高水平的创造,专利质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我国专利创造正在从以往的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提升转型。通过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对创造、申请、代理、审查等阶段严格把关,从各个环节加强了对专利质量的管理,有效带动了后续的保护和运营等专利工作全链条的发展。
夯实创造之基,铸就质量之魂,彰显领跑之志。不断提升的专利质量不仅成为中国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制胜法宝,也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助力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我们相信,一个专利质量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日益活跃的中国必将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知识产权报 广宇)